睿眼看世界:跨文化宣教普查(國度復興報)

◎彭書睿/聯合差傳事工促進會秘書長

“You have one business on earth – to save souls.” ― John Wesley
你在世上只有一個工作,就是拯救靈魂。-約翰衛斯理

馬太福音第廿八章,記錄了耶穌升天前所吩咐的大使命,也正是你我「跨文化宣教」不可迴避的責任;基督信仰在台灣將屆150年歷史,然而光陰過去,目前台灣有多少教會參與跨文化宣教?是大型教會的專利?還是小型教會更有動力?至今,沒有確切的答案,能回答的也多是主觀的觀察或推測。對於許多進行跨文化宣教事工的牧長以及差傳機構來說,更期待了解台灣教會在跨文化宣教事工上的真貌。

2012年初聯合差傳公布的「台灣跨文化宣教調查報告」之中,堂會部分僅78間有書面回應,離整體實際數據仍有一大段差距,也間接導致整體數據不完整。今年,我們期待能夠執行一次針對全台教會完整的普查,真正了解台灣教會參與跨文化宣教的現況。

進行《台灣教會跨文化宣教普查》的想法在今年年初就已經開始,五月份開始傳遞負擔,六月份正式招募志工開跑,七月、八月份陸陸續續有台中、高雄、新北等地團隊加入,也加快我們的腳步。漫長的隧道終於看見盡頭的陽光,現在九月份,我們將收集所有的資訊,集中上傳到網路發展協會的資料庫,並邀請二十一世紀智庫協助資料分析。

藉著這兩個機構的參與,預料能為本次普查計劃帶來幾項我們期待的目標:1.透過完整普查,深刻瞭解台灣教會從事跨文化宣教事工現況,為未來台灣持續推動跨文化宣教提供立足基礎。2.提供作為研究台灣基督信仰與社會調查最新的數據,更精確得知基督教會在台灣的發展現況。3.更新線上版「華人教會名錄」,增進教會間的聯繫,更提供有需求者尋找教會的方便管道。

在有限的資源人力物力下,我們透過不同的管道,邀請超過五十位的志工夥伴,一通一通的電話,打電話到台灣每一間的教會去請益。在電訪中遇見不同的挑戰,如:查無此號或是打到別人家裡(教會早搬家了,對方告訴我們別再打了);打了N次也沒人接(許多聚會點週間都不會有人,週末忙得沒人接);質疑我們普查的動機或遇見態度不佳等等不一而論。

我們一方面更加認識台灣教會的不同面向,也透過第一手的接觸、傾聽,了解台灣教會在不同文化處境、城鄉背景、宗派脈絡之下對於普世宣教的認知與期待。甚盼今年能夠藉此機會,認識全球超過一萬間海外華人教會中,最大的一個基督徒群體(台灣估計超過四千間教會)攜手走向普世差傳的藍圖。

新聞來源:http://www.krtnews.com.tw/country/item/11921

全台教會跨文化宣教電話普查(基督教論壇報)

【本報訊】

聯合差傳事工促進會、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二十一世紀智庫協會等三個協會攜手合作,六月份開始針對全台逾4000間基督教會進行「跨文化宣教電話普查」,將致電每間教會,訪查參與跨文化宣教的情況,以及舉辦宣教年會、差派短宣隊、有否奉獻支持宣教士或差傳機構等概況。

「2012年初聯合差傳公布的『台灣跨文化宣教調查報告』,在堂會部分僅78間有書面回應,離整體實際數據有差距。」聯合差傳秘書長彭書睿表示,期待能有一次完整的普查,來真正了解台灣教會參與跨文化宣教的現況。

更重要的,聯合差傳期待藉此機會,釐清教會對「跨文化宣教」的定義,是傾向狹義或廣義?又該擬出什麼樣的實際策略?來進行普及的差傳認知教育與宣教動員。

二十一世紀智庫協會秘書長吳芃影表示,雖然基督教在台已有近150年歷史,但依舊缺乏教會界內部的整體資料、數據,因此盼藉此次跨文化宣教電話普查機會,建立台灣教會本土的資料及母體性數據,俾利於日後相關研究調查。

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秘書長王獻宗期待,藉志工電訪全台教會之便,校對修正全台的教會名錄,提高華人教會名錄機構名錄網(church.oursweb.net)的資料正確性。完整的普查報告預計將於今年九月公布。

新聞來源:http://www.ct.org.tw/1242660

台灣跨宣參與破天荒全面普查 三協會攜手合作(基督教今日報)

3機構破天荒針對全台逾4,000間基督教會進行「跨文化宣教電話普查」,預計9月公佈。

由聯合差傳事工促進會、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二十一世紀智庫協會攜手合作,破天荒針對全台逾4,000間基督教會進行「跨文化宣教電話普查」,自6月份起跑,同時將召集一群電訪志工致電每間教會,訪查參與跨文化宣教的情形,以及舉辦宣教年會、差派短宣隊、有否奉獻支持宣教士或差傳機構等概況。

「有多少教會在參與跨文化宣教?沒有人有答案。大型教會才有能力做海外宣教,還是小型教會更有動力?多少都是主觀的觀察和推測。」此次普查主要推手之一的聯合差傳秘書長彭書睿表示,2012年初聯合差傳公布的「台灣跨文化宣教調查報告」,僅有78間堂會給予書面回應,距離全體數據仍是有落差,因此期待能有一次「完整」的普查,來真正了解台灣教會參與跨文化宣教的現況。

彭書睿進一步引用《普世宣教手冊》(Operation World)作者傑森‧萬迪克(Jason Mandryk )的名言,強調普查的初衷:「有時候,人們之所以回應宣教的呼召,是因為真相既準確又令人痛苦。也許他們不會喜歡那些事實,卻會感激我們提供了事實。」該會同時期待藉此機會,釐清教會對「跨文化宣教」的定義。宣教前輩巴柝聲牧師曾說,當什麼都是宣教的時候,那就什麼都不是宣教了,定義中一定要有清楚的「跨界」,不論是語言、文化、甚或地理位置,至少要符合其中一項。

有助建立起台灣教會內部整體資料和數據

二十一世紀智庫曾在2012年底與聯合報民意調查中心合作進行「台灣基督信仰與社會調查」,獲與會牧長高度的關注與重視。該會秘書長吳芃影表示,雖然基督教在台已有近150年的歷史,但依舊缺乏教會界內部的整體資料和數據,因此盼藉此次跨文化宣教電話普查,建立起台灣教會本土的資料及母體性數據,利於日後進行更多相關研究與調查。

本次負責教會資料庫建置與提供的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同時將提供網路介面讓志工把電訪獲得的資料即時鍵入資料庫;秘書長王獻宗表示,藉此同時能校對修正全台的教會名錄,提高華人教會名錄機構名錄網站(church.oursweb.net)的資料正確性。

「我們主要的目的,是想讓台灣當前跨宣的輪廓更加清楚,這次透過不同問題與數據的交叉比較,正式的報告也許會有令人意想不到、耐人尋味的發現。」彭書睿表示,完整的普查報告預計將於2014年9月公布。

新聞來源:http://news.dhf.org.tw/News.aspx?cate=04&key=4612

跨宣參與知多少 三協會攜手合作(國度復興報)

短宣、年會、差錢或差人 全台教會電話普查

【本報訊】破天荒第一次,針對全台逾4,000間基督教會的「跨文化宣教電話普查」,已自六月份開始;由聯合差傳事工促進會、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二十一世紀智庫協會等三個協會攜手合作,並召集一群電訪志工,致電每間教會,訪查參與跨文化宣教的情況,以及舉辦宣教年會、差派短宣隊、有否奉獻支持宣教士或差傳機構等概況。

「2012年初聯合差傳公布的『台灣跨文化宣教調查報告』,在堂會部分僅78間有書面回應,因此離整體實際數據仍有差距。我們期待能有一次完整的普查,來真正了解台灣教會參與跨文化宣教的現況。」聯合差傳秘書長彭書睿是此次普查的主要推手之一,他打趣地說,「如果今天你問:台灣有多少教會在參與跨文化宣教?我事實上沒有答案,重點是根本沒有人有答案。是一百間還是一千間?大型教會才有能力做海外宣教,還是小型教會更有動力?多少都是主觀的觀察和推測。」

更重要的,聯合差傳期待藉此機會,釐清教會對「跨文化宣教」的定義,是傾向狹義或廣義?又該擬出什麼樣的實際策略,來進行普及的差傳認知教育與宣教動員?「宣教前輩巴柝聲牧師曾說,當什麼都是宣教的時候,那就什麼都不是宣教了。我們的定義中一定要有清楚的『跨界』,不論是語言、文化、甚或地理位置,至少要符合其中一項。」彭書睿引用《普世宣教手冊》(Operation World)作者傑森‧萬迪克(Jason Mandryk )的名言來訴說普查的初衷:「有時候,人們之所以回應宣教的呼召,是因為真相既準確又令人痛苦。也許他們不會喜歡那些事實,卻會感激我們提供了事實。」

「二十一世紀智庫曾在2012年底,與聯合報民意調查中心合作進行『台灣基督信仰與社會調查 』,並於隔年初牧者國是論壇公布時,獲與會牧長高度關注與重視。」二十一世紀智庫協會秘書長吳芃影表示,雖然基督教在台已有近一百五十年歷史,但依舊缺乏教會界內部的整體資料、數據,因此盼藉此次跨文化宣教電話普查機會,建立台灣教會本土的資料及母體性數據,俾利於日後相關研究調查。

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負責本次調查的教會資料庫建置與提供,並提供網路介面讓志工將電訪所獲得資料即時鍵入資料庫;該會秘書長王獻宗表示,很高興能有機會與聯合差傳和二十一世紀智庫合作,同時也藉志工電訪全台教會之便,校對修正全台的教會名錄,提高華人教會名錄機構名錄網站(church.oursweb.net)的資料正確性。

「我們很榮幸與二十一世紀智庫以及網路發展協會有美好的策略聯盟。」曾多次於牧者國是論壇與不同教派的年會中,報告分析當今差傳現況的彭書睿進一步表示,「我們主要的目的,是想讓台灣當前跨宣的輪廓更加清楚,這次透過不同問題與數據的交叉比較,正式的報告也許會有令人意想不到、耐人尋味的發現。」完整的普查報告預計將於2014年九月公布。

新聞來源:http://www.krtnews.com.tw/church/item/10336

TCNN & 台灣聖經網》網路合作 擴大愛的平台(台灣教會公報)

【黃以勒台南報導】台灣教會公報新聞網(TCNN)近日與台灣聖經網合作,未來讀者將能於台灣聖經網的「基督教新聞中心」閱讀到部分TCNN的新聞。

近日TCNN授權台灣聖經網無償轉載新聞圖片與文字,讀者將能直接於台灣聖經網的新聞中心閱讀每一則轉載新聞的全文及圖片,雙方希望這次的合作,有助於彼此互補,一方面使TCNN的新聞能夠讓更多人看到,另一方面也讓台灣聖經網的讀者可以快速瀏覽更多基督教媒體的重點新聞。

《台灣教會公報》總編輯方嵐亭說,不論紙本的《教會公報》或網路版的TCNN,不僅是報導基督徒應該關心的社會、教會大事,也應該作為弱小教會、機構的傳聲筒,幫助基督徒關心有需要的肢體。對這次與台灣聖經網的合作,他樂見其成,希望能有助於擴大這個愛的平台,讓有需要的教會、機構得到更多幫助。也因此,TCNN樂意無償提供轉載新聞全文,只為了讓有意義的新聞能夠讓更多人看得見。

台灣聖經網由2009年成立的社團法人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所設,致力連結全球華人基督教資源,分享給教會及信徒。目前除了經營台灣聖經網,提供線上靈修、讀經,還包括基督徒資源入口網站「Oursweb─我們的網站」,與3月剛成立的「愛諾園」基督徒交友網站等。

新聞來源:http://www.tcnn.org.tw/news-detail.php?nid=6951

超趣味「地名教會」 與居民拉近情感距離(基督教今日報)

全台有逾3千間教會,彼此之間命名要不打架、不重複,真的得花點心思。教會取名的由來,有些是從《聖經》中搜尋「關鍵字」,有些是根據開拓異象而定,還有一種,是冠上教會所在地的「地名」,如此不僅好記、朗朗上口,也讓當地居民感到很親切。

一起來認識這些地名的真正典故及由來,其中藏著許多不為人所熟知的趣味及創意,讓人一聽就印象深刻!

嘉義「下半天」、「蒜頭」教會 名字添笑料、引人注意

下半天教會外觀。 (照片提供/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下半天教會)

嘉義鹿草鄉有間「下半天教會」,可不是因為教會只有下午才開放而取此名,背後其實含有典故。下半天位於下麻村半天厝裡,分成「頂半天」(台語,上半天的意思)、「下半天」兩個聚落。

根據當地口傳故事,從小以養鴨為生的「鴨母王」,長大後成為地方領導,因為打仗而來到該地區,當時已經過了半天,想留宿在此,半天地名因此而生。很少人知道下半天這個地方,教會裡有些信徒會開玩笑,常在氣象報導中聽到教會名稱:「『下半天』天氣晴時多雲偶陣雨」,增添笑料。

事實上,因人口外移嚴重,頂半天的居民僅剩下個位數門戶,當地的住宅以傳統紅磚瓦為主,多呈現倒塌、荒廢狀態,如同廢墟。常有福音隊來此,晚上教會牧師會特地帶他們到頂半天夜遊,多數參與學生都形容這裡如同鬼屋、滅村,並慶幸「下半天」還有人煙聚集。

蒜頭基督教會外觀。 (照片來源/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

另外一間也是用地名取名的教會,是鄉福開拓的「蒜頭基督教會」。不產蒜頭的嘉義六腳鄉蒜南村內,早期被稱為「算頭區」,當地居民多為地方仕紳和有錢人,據稱有「9萬27千」,意為家產達萬兩戶的有9人,千兩戶的有27人,算來是「頭」(意指有地位、聲望的人),簡稱為「算頭」。

日據時代,殖民者日本人,不滿當地有錢居民被稱為「算頭」,改以諧音「蒜頭」取代原意,有貶低的意味。教會所在區有蒜南、蒜東及蒜頭三個村,合稱地號統稱蒜頭。吳燕輝牧師表示,開著印有教會名字的福音車外出,外地人因不熟悉地名,往往覺得很有趣會多看一眼。

台南大小腳腿地名大小成反比 掌生穀粒、三間教會帶出地方特色

「小腳腿教會」位於台南柳營區,其實當地並無小腳腿的地號,地名由來連當地長輩都不知道,難以考察。據內政部台灣地區地名查詢系統指出,「小腳腿」地名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是清康熙年間時,入墾的先民因長途跋涉,導致小腿酸痛,所以得名;二為「小家屯」而誤稱。

小腳腿教會外觀。 (攝影/彭怡萍)

小腳腿教會執事連國棠補充,這裡的地形類似人的小腿形狀,因此也有這「第三說」。已62歲的他表示,小腳腿名稱從自己的阿公時代就流傳下來,有趣的是,鄰近還有大腳腿地名,但大腳腿區域的土地面積較小,小腳腿區域的土地面積反而較大,形成柳營的特色地名。

台東縣池上鄉因產米出名,而有「掌生穀粒萬民教會」,命名之意不僅帶出池上的特色,亦有讚美的含意。另外,長濱鄉「真耶穌教會三間教會」,多數人會問是「哪三間」?原來是因為教會位在「三間村落」裡,所以就以此命名,因而有人開玩笑說「拓植一間,倍增三間」。

「080」教會真的有「服務」 「烏龍」教會一點也不烏龍

與諧音「080」客服代號相似的「高雄嶺拔林教會」,因所屬地區阿蓮土庫早期種植番石榴,台灣話叫「那拔仔」,因此稱為「那拔仔林」。

嶺拔林教會師母黃雪芳表示,教會在此已有50多年,因此沿用舊名,也曾有會友開玩笑說,可以改叫「080教會」。雖沒有「客服」服務,嶺拔林教會在該區卻提供多年的免費「課輔」服務,幫助許多村裡的國小弱勢家庭孩子,並藉此傳福音、教導《聖經》故事。

屏東新園因有「烏龍村」,連帶村裡產生許多「烏龍」稱號,如烏龍國小、烏龍派出所(現已改為興龍派出所),連村名的由來,也有點搞烏龍。據傳早期來到此地開發的人為王姓宗族,因此命名為「王庄」,台語發音念久之後,因諧音緣故漸轉音成為「烏龍庄」,算是一件趣聞。

但「真耶穌教會烏龍教會」的設立可一點都不烏龍,教會已在當地耕耘福音工作長達50年之久,不僅是目前烏龍村內最高大的建築,更是各地教會至外縣市旅遊時,常一起聚會、小歇的地方。

沒想到教會沿用當地地名來命名,不只增添許多趣味,重點是較容易快速融入當地居民,拉近彼此的情感距離。而透過地名教會,也可以更多瞭解各地域的由來及典故,讓台灣歷史及特色持續流傳,傳揚在地福音!

新聞來源:http://news.dhf.org.tw/News.aspx?cate=01&key=4431

基督徒免費交友網站 吸引數百人上線(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雷式明桃園報導】

由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所建構的以結婚為前提的交友,協助未婚男女找到最合適的人生伴侶的交友網站「愛諾園」,自三月1日正式上線,已有兩百多名的基督徒登記為會員。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副秘書長蒲正寧表示,一般的交友網站有很多陷阱,但是這個交友網站提供了嚴謹的認證設計,首要條件必需是真實的人,透過教會、工作的電子信箱、手機做為第一步驟的認證。

有嚴謹的認證機制

在交友也有循序漸進三步驟,男女雙方都在網路註冊以後,按著個人的感動,彼此先留言,有了一個了解,可人互相贈送虛擬禮物,然後才安排見面。留言的功能在避免許多無謂的困擾。彼此想要交往時,可以透過網站上提供的文章增進雙方的認識了解。

蒲正寧也表示,愛諾園將與一些相關的機構和教會合作,提供交往中男女基礎的輔導。未來也計畫舉辦一些地區性的網友聯誼活動,拉近網路與現實間的距離。

愛諾園隸屬於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是一個完全免費服務基督徒的網站。協會以「連結」與「分享」為異象: 連結基督徒資源、分享給有需要的人與教會。

目前協會負責的網站,包含「全球華人教會機構名錄」、「台灣聖經網」、「OURSWEB我們的網站」、「智慧型聖經搜尋引擎」、「基督徒站長工具箱」等等。

新聞來源:http://www.ct.org.tw/1241552

專屬未婚基督徒男女交友網站 愛諾園將上線(基督教今日報)

「愛諾園」是專為未婚、想婚基督徒成立的免費交友網站。 (圖片提供/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

一個專為未婚、想婚基督徒成立的免費交友網站即將上線!「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今年最新推出網路交友事工「愛諾園」,期待成為基督徒未婚男女交友、步入婚姻的媒合平台。

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副秘書長蒲正寧表示,有感於現代社會的婚姻與家庭觀越來越式微,但婚姻家庭是基督信仰中不可崩壞的核心價值,於是萌生創立基督徒專屬交友平台的想法。

由於基督徒在找尋婚姻伴侶時,多半希望另一半也是基督徒,一起建立屬神的基督化家庭,但台灣基督徒比例偏低,若信徒在自身教會、小組中沒有遇到合適的交往對象,也較難在其他地方找到。

看見這個需要,因此愛諾園將網站目標族群清楚鎖定在「未婚、想婚的基督徒男女」,命名為愛諾園,蘊含著「真愛」與「承諾」的意義,網站希望達到以婚姻為前提的交友媒合功能,同時也會傳遞正確的戀愛、婚姻與家庭價值觀。

設計交友3階段、4大身分認證機制

網站設立許多專區,重視嚴謹的把關機制。 (圖片提供/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

愛諾園中有個人基本資料介紹及日記、留言、搜尋等功能,提供民眾擇友參考和相互了解,交友機制設計強調3階段:1)表達好感、2)彼此關懷、3)相約見面。例如一開始能藉由送虛擬禮物表達好感,若對方有回應,就可以進行下一步的交談、認識,等到交談到「一定次數」後,才有權限送出見面邀約。

由愛諾園發出的見面邀請,會將雙方第一次約會的地點設定在「一起參加教會活動」,雖然無法管到男女真正的交往或約會情形與地點,但這些設計用意是希望打破時下「速食」的愛情觀,讓男女交友過程更加安全、謹慎。

此外,為致力提供「純淨」的交友空間,愛諾園相當重視嚴謹的把關機制,如要求網友必須建立確實的性別、生日、照片、工作等,並由人工審核確認資料真實性;所有發言也會有同工審查,以杜絕一切色情、援交等不當留言。

網站還特別設計「4大認證機制」:1)手機認證、2)工作E-mail認證、3)證件認證、4)教會認證,雖為「選擇」機制,但相信有通過這些認證的人,會讓大家更加安心去與他交認識及交往。

特論區、代禱廣場 提供輔導功能

愛諾園為基督徒男女提供「第一步」的認識機會,之後的戀愛、婚姻輔導工作還需由各教會進行。但網站會盡力協助輔導工作,因此站內設有討論區、代禱廣場等空間,愛諾園將與一些機構和教會合作,請專業人士撰寫專文,針對未婚基督徒提供相關輔導,已婚的基督徒能在此參與交流,但不能進行交友。

蒲正寧盼望愛諾園能真實幫助未婚基督徒,成為結合真愛與承諾的交友平台。網站預計於3月初正式上線,提供免費服務,並計畫與其他機構、教會和社青團契合作,讓更多人使用這個平台。

新聞來源:http://news.dhf.org.tw/News.aspx?cate=08&key=4253

真愛與承諾 愛諾園3.1正式上線(國度復興報)

【本報訊】強調嚴格身份認證、安全交友平台,並永久免費的「愛諾園」,於三月一日起正式上線。
該網站所屬單位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副秘書長蒲正寧表示,盼未婚的基督徒可以透過此管道,認識到自己教會以外的基督徒,尋找合適的另一半。
該網站主要功能除了搜詢與配對,還特別設計了「三階段交友」:表達好感、彼此關懷、相約見面。規定雙方在網上有一定的了解後,才能更進一步的交往或是相約見面;為保障雙方安全,第一次約會的地點也強迫設定在一起參加教會活動。
蒲正寧弟兄指出,協會計劃在未來可以與其他機構、教會或社青團契合作,分享更多交友戀愛的好文章,也希望可以舉辦一些真實的網友聯誼活動,拉近網路與現實間的距離。
「我們堅持這個網站永遠不收費,我們單純的希望透過這個服務來服事未婚的基督徒們。
不過也需要大家一起的代禱、奉獻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