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協首次舉辦CCNDA Dev Day 吸引各資訊開發專才投入
「哪怕是一點丁的可能性,也想把科技與信仰交織為主創新,帶來福音契機!」由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CCNDA,簡稱網協)於3月16日午後在台北林森南路禮拜堂舉辦「CCNDA Dev Day資訊夥伴招募小聚」,吸引軟體工程師、前後端網頁設計師、產品經理到行銷專才參加,近30人與會。會中邀請聖經種子App創辦人彭祺恩Amos,亦是大立光資深軟體工程師專題演講,如何透過遊戲體驗,帶出讀聖經動機與讀經筆記之創意。
現場分為四組分別是「教會新聞產生器」、「敬拜團詩歌管理系統」、「Common Voice族語聖經錄音」、「代禱平台&長照媒合平台」,透過專題討論,共同在激盪的交流中如何運用科技與創新,回應上帝的呼召,活出大使命。
「連結與分享」異象下 傳主愛到世界地極

「是以出埃及記中的工匠比撒列、亞何利亞伯為靈感來發想!」CCNDA秘書長王獻宗說明此次主辦活動的初衷。象徵基督徒專業人才在科技領域中,同樣可以憑藉神的智慧,打造網路數位事工。回顧起點的開始,是2009年由OursWeb和台灣聖經網發起籌備,邀請基督教網路資訊同工共同成立的非營利協會。在「連結與分享」的異象下,連結世界各地華文基督教資源,並分享給教會及信徒、福音朋友來使用。
「祂的量帶通遍天下,祂的言語傳到地極!」王秘書長引用詩篇十九篇4節指出,當時網路是趨勢,現今已是生活常態!如何透過網路連結「華人基督徒的資源」、「關懷、禱告、社群」、「華人基督徒的行動」,來分享「各地基督徒的資源」、「基督的愛」、「基督耶穌的信仰」,值得弟兄姊妹共同參與,一同在網路上見證上帝的作為。
Dev Day由來 網協提供數位工具團隊版、API等資源

關於為何舉辦「CCNDA Dev Day」呢?由開發社群專案經理人陳年,同時也是溫度日記App全端工程師來說明,為什麼基督徒所需的資訊服務,教會難以提供,可能有聖經軟體、靈修筆記、交友社群等,同時也在思考如何建立教會機構(神國度)所需的服務。因此,舉辦Dev Day邀請對信仰、科技有熱情的大家參與。
陳年表示,「Dev=Developers」也就是參與專案發展的人,每個人都可以在這裡找到屬於自己的角色。網協也可提供相對應的資源,數位工具有網域、線上會議,並開放以下API:華人教會機構名錄、每日經文、中文聖經問答、英文聖經(多版本)。
陳年談及他的專長有前端JS、後端PHP、UI切版等,為何會想投入網協專案,因為想在其他時間或週末做side project為主做工。此刻,能透過CCNDA Dev Day招聚大家,彼此發想與交流為主所用,相當喜樂。
聖經種子App 設定短中長期目標實踐推廣

會中邀請「聖經種子」創辦人彭祺恩(Amos)來演講,當初發想很簡單就是,希望與好友一起讀經,讓上帝的話語發芽。市面上有很多聖經軟體,但許多介面、使用語言、文化錯綜複雜,因此他在開發時就思考越簡單、越上手來規劃。這款App起初設定,受眾為所有人與有興趣的人、功能則是在留言、心得分享、讀經筆記。
Amos表示,原以為3個月即可完成,但沒想到長達16個月來製作。上線使用後,受眾以年輕基督徒居多,希望能有連線讀經之功能,相較之下多了更多互動的需求。他指出,需要設定短、中、長期之目標,每週定時凝聚向心力,但又不至於過度頻繁,可動態且彈性的調整進度。中期目標則為1-2個月功能導向的確認,長期目標為整體開發週期,一一盤點所有功能時程、測試規劃、平台發布及版權協談等。
「任何一件大事,都是由無數的小事累積而成!」Amos說,面對各樣的大問題處理、小規劃決策時,不斷地在學習中優化、動態滾動調整需求,雖有挫折,但不氣餒。若估算錯誤,他告訴自己與團隊「就讓它去吧,放鬆心情!」,向社會大眾推廣透過網站、社群、技術文章、福音咖啡店、福音YouTube與Podcast、走入各教會、製作推廣影片及付費廣告等通路。
談及這麼多目標,肯定也會思考「營運資金哪裡來?」他指出,這真的是一項憑信心的考驗,因為花費開銷大於收入,從APP上架、網路域名、後台營運、版權、行銷(海報、宣傳單、影片及廣告)、人力及時間都需估算。收入會從廣告費、訂閱或購買的費用、奉獻捐助等支持以上的開銷支出。聖經種子接下來的計畫,Amos表示,增加聖經版本、連線閱讀功能及持續推廣,因為「…種子就是神的道。」(路八:11)這是他的期許與願景,與好友一起讀經,讓上帝的話語發芽。
四大分組 彼此激盪討論後續跟進
現場除了彼此的主題討論,其中談及AI技術的應用也成為討論亮點,過去的苦力如今彷彿在AI輔佐下輕省許多。秘書長王獻宗分享的主題專案為「教會新聞產生器」,他表示,希望透過生成式AI技術,協助各教會彙整活動資訊、錄音與照片,將活動、信仰見證等轉化為新聞內容,向外界傳遞上帝的作為。不僅能解決人力不足的問題,還能促進基督教媒體生態的良性發展。

除此之外,科技在教會服事應用也相當關注,由AIFT軟體工程師張光鹽來談「敬拜團詩歌管理系統」,為針對母會茄典教會所設計開發之詩歌資料網站,透過電子化樂譜管理,簡化敬拜團的詩歌編排,讓服事者能更專注在敬拜。
主要解決的問題是,太多紙本樂譜、難以搜尋歌曲、難以分享歌單及維護歌曲目錄,在這當中也了解到敬拜團需求「翻譜、歌曲調性、歌曲註記」,其主要核心功能為「集中化詩歌管理、資源整合、敬拜輔助工具」,光鹽指出,提供集中化電子樂譜管理,具備索引功能方便同工管理詩歌資源,而在「資源整合」這一塊,能整合歌曲、樂譜和音樂,幫助同工有效組織和存取詩歌資料。此外,輔助同工能建立歌單、快速翻閱歌譜、建立註記等,提升與專注敬拜的服事,強化內在、帶領人敬拜服事的生命。
談及未來計畫,光鹽期待提供完整生態系的服務框架,像是Saas含有音樂資料,須先取得音樂授權;開源系統含部屬指引(Self-hosted by local churches,不含音樂資料,教會自行取得音樂授權)等後續的跟進、問題討論及技術支援等等。
-1030x579.jpg)
而 Irvin Chen(台灣維基媒體協會專案執行) 則帶來語言科技與福音傳播的結合,「Common Voice 族語聖經錄音」平台近期新增台灣原住民族語聖經語音資料庫,透過教育部族語課本與台灣聖經公會授權經文,讓上帝的話語能夠傳遞至更多族群當中。Irvin Chen表示,讓電腦或手機的語音助理可說各種語言,教AI用族語說話,讓手機可翻譯族語和世界各地的語言。其目標為準備一組沒有版權問題,包含所有語言的免費語音資料,讓任何開發者能實現上述的願景。
Irvin Chen說明,前期已有華語、台語,2024年12月則開放九種族語,分別是排灣、賽德克、布農、撒奇萊雅、泰雅、魯凱(含萬山、多納、茂林)等語言。工程雖浩大,但仍期許可以依序完成,當然目標是希望從各族語聖經,整理出一百句的句子,以便上傳Common Voice錄音網站。

基督信仰從敬拜、傳道,更在生活關懷中有極大的需要。康鼎靈(綠樹科技全端工程師)與鍾正楷(飛達智能後端工程師)分別介紹「代禱平台」與「長照媒合平台」。前者讓牧者領袖、弟兄姊妹能發佈與追蹤禱告事項,在基督信仰群體中彼此守望,而後者則透過科技實踐「愛人如己」,提供陪診、送餐與陪談等服務,關懷長者的身心靈需求,讓科技成為傳遞基督之愛的重要渠道。

後續每組組長開設群組,與組員跟進與討論後續流程,期盼每一個專才都能在見縫插針的時間裡,彼此分工與同工。最後,由台北林森南路禮拜堂蒲正寧長老,同時也身為網協副秘書長、華神資訊中心主任,為與會者祝福禱告,期盼在這場「CCNDA Dev Day」彼此技術分享與交流,聚集各教會的資訊開發專才,透過神所賜的智慧與專業,建立神國度的網路數位事工,為福音前線帶來更多創新、建立教會的可能性。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Feel free to contrib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