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峰和睦中心教會外觀

原來這裡有教會!》霧峰和睦中心 震災後經歷主愛不變

霧峰和睦中心

哪裡有教會(機構),那裡就是「中華基督教網路發展協會」關心的所在。

當教會名錄校對到「中華浸信宣道會霧峰和睦中心」,秘書長王獻宗(黑熊)說起,教會名錄與「她」認識的緣起及後續連結的感恩之事,深知教會名錄的重要,時常會收到何牧師對網協的關心,並支持教會名錄各樣需要,送來簡單的點心麵包等餵飽北部的同工團隊。

說起霧峰和睦中心的源起,首先,要談及1999年9月21日凌晨那驚天動地的地震。至今,大家都印象深刻,即使是2000年後出生的孩子,從台灣歷史來看都知道921,這場大地震對台灣有多大的創傷與影響,甚至可說是台灣自二戰最慘的重傷亡事件,當年統計約2454人死亡、715人重傷、逾10萬棟住宅倒塌,無數家庭飽嚐喪親之痛,如今仍有許多家庭活在陰影裡,想念逝去的親友。

霧峰和睦中心於921時成立

談及該教會牧者為「何志文」是家中第五代基督徒,從小對宣教有特殊的情感,原是高曾祖父鍾亞妹在馬偕宣教士帶領下信主,基督信仰傳承至今。當年921地震來到台中開拓的何志文牧師,受到宣教士倪道聲牧師夫婦協助,他曾聽聞有牧者說:「這一震,把基督徒的愛震出來!」他深思如何走出舒適圈去傳揚福音,為何不能學習並效法宣教士的精神呢?此刻,他帶領全家開拓教會,並投入宣教事工的行列。

霧峰和睦中心的異象「一間愛神愛人的教會,我們都是跟隨耶穌的門徒,立志透過各種方式宣揚耶穌的救贖,並完成福音大使命!」何志文牧師渴望幫助更多人,因此921地震時成立了「霧峰和睦中心」,並大量時間投入社區福音事工,例如:收留學區內國中小的孩童,進行安親以及課輔活動,讓這些家庭弱勢的孩子能夠在學業上有平起平坐的機會,也在放學後有地方收留。

何志文牧師適當地引進學區內的大學生資源,讓大學生們能夠有更多發揮專長的地方,不但指導功課,還讓學生有一些興趣與技能。其次是「關懷區內的長輩」,為長輩供餐,也帶領長輩在教會上課,減緩長輩失智的可能性。

透過課輔班、社區冰箱及食物銀行幫助在地居民

更重要的是推動「十二籃零碎計畫-和睦社區愛心分享冰箱」,何志文牧師發現全球丟棄的食物太多,但也仍有許多人需要糧食來救命。因此,他發起大台中第一個「社區冰箱」,建立一個「食物共享平台」,人人皆可分享食物,任何需要之人也能取用食物。並指派社區冰箱管理員,定期檢查冰箱內食物的新鮮度及賞味期,讓每位民眾可以吃得健康與安心。

何志文牧師期許讓「分享」成為一種習慣,也成為生活當中的舉手之勞,因為「從手中給出的不只是一份物資,也是一份祝福。從手中得到的不只是一份物資,更是一種愛與關懷。」教會也常呼籲弟兄姊妹「勇敢的愛人、努力的宣教、成熟的委身、快樂的服事!」

霧峰和睦中心投入社區福音事工

何牧師曾接受媒體採訪說,教會僅只是個「平台」,依然要仰賴在地百姓以愛心提供食物,給有需要的人們取用!霧峰和睦中心自2002年9月30日轉型,加入成為浸宣體系教會,會友人數從起初的個位數,成長到約有50位會友(家庭)。在這純樸的霧峰地區,居民人口有6萬多人,921後流失大半,但因擁有朝陽科技大學、亞洲大學兩間學校,師生人數加起來近3萬人,該區儼然成為大學城,何志文牧師這些年推動學生事工,並前往校園成立團契,幫助學生身心靈全方面的成長遇見神、經歷主愛,許多學生也成為教會福音事工的得力工人。

除此之外,何志文牧師全家力行宣教,打破了過去認為教會小、人數少無法出去宣教或差派宣教士的迷思,他們夫妻帶領孩子以身作則參與宣教,與教會同工接待許多來台的短宣隊,成為牧者及弟兄姊妹成為榜樣。同時,也激勵許多小型教會更加看重宣教事工,一同見證上帝美好奇妙的工作。

在這裡有教會,從名錄看見教會&機構,為主守護這地的愛!

關注中華浸信宣道會霧峰和睦中心,為「她」禱告:

https://zh.church/815670


留言板

0 回復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
Feel free to contribute!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