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世界还需要机构吗?

虚拟世界还需要机构吗?

前言

这个问题就需要回到为什么会有机构存在,机构存在不外乎就是有着特殊的目的,因为堂会的限制中,有些事工不易发展,那我们可以想一想虚拟世界还需要机构吗?也许在想这问题之前得先问什么是虚拟?早在广播、电视、互联网,我们经历不同的传播媒介改变,媒介的不同会使机构因此消失吗?还是产生了更多类型的机构呢?

科技追求什么?

我们先从一本书《硅谷天王彼得.提尔从0到1的致胜思考》的传记谈起,其中提尔曾说:“科技需要自权力中解放,为自由创造空间的三大科技:网络空间、航太和海上家园。”虚拟世界(元宇宙)建构的就是在网络空间上,透过新型态的浏览方式,探索新的空间就成为可能,也正是最近流行的议题【元宇宙】。

元宇宙

Roblox Corp. 执行长 David Baszucki提出的八大基础建设

元宇宙是由八大要素组成,分别是身分(使用者在社区呈现、与人互动的样貌)、朋友(本来的朋友或在平台上结交的好友)、沉浸式体验(手机难度高、但虚拟实境(VR)可以确实提供)、低摩擦率(体验应尽可能无缝接轨)、多样性(社群内有数百万人正在创造内容)、随处都可玩(且延迟度低)、经济(公司注重用户投入度、不是金钱,前辈能照顾后辈),以及用户礼貌(公司无论建造什么,都会思考到安全体验)。

参考自 https://technews.tw/2021/11/17/robloxs-stock-price-rose-nearly-8percent/

面对虚拟实境的议题,我觉得比较完整体验(或者比喻),可以用“骇客任务”电影做比喻。另外一个就是PS4上玩的热门游戏,“刺客教条”,游戏的故事背景是透过Animus实验,一台透过血缘令用户体验祖先记忆的机器。如果我们不打电动、不看小说和电影,大概很难想像虚拟实境的多种可能性;很多时候我们少了想像,只剩下跟随潮流摆布,反而更容易迷失。

最简单的形式是从文字开始

虚幻最简单的形式是从文字开始。还记得阅读金庸小说、哈利波特,不同的小说会让读者产生的想像空间,有人会透过电影呈现小说的感受,当然也可以用虚拟实境进行角色扮演来深化感受;从上面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相信虚拟实境会是未来,但也不是全部,可以关注和参与,但不要过度热情或感到迷惘。

还有谁在使用CloubHouse?

这让我想到一年前,ClubHouse 刚推出的时候,在座的有不少人认为这是一个新鲜事,我们经常开房谈论不同的可能(甚至还开出了基督徒耍废房),但今天呢?谁还有在使用ClubHouse?可以举个手,ClubHouse现在还有什么可能呢?记得当时我用语音聊天室来形容ClubHouse平台,在互联网发达前,我们使用无线对讲机(香肠族、火腿族)在空中对话,ClubHouse与无线对讲机共同特点是开放平台,可以让不同人参与;从这可以看到新技术的发展不是个新鲜事情,但却是个提供更便利平台的例子。

ClubHouse有时有一些令人意外的用法,像我们机构在财力有限的状况下,本来想做一个读书会的Podcast,但是没有预算买设备,却意外发现,从Clubhouse直接收音后,可以简单进行后制,就完成Podcast声音档的基本雏型;顺便说Podcast也只是十年前的产物,沈寂十年后才爆红的媒体。

扯远了一点,还是先回到为什么人要进入虚拟实境?

一级玩家关卡前言

一级玩家关卡前言

虚拟实境真的能满足自由吗?或者能使人从权力中解放吗?《一级玩家》小说就呈现这样的宇宙观,但令人可以再三玩味的反而是各关开头的前言描述:

第一关
多数时候当人很悲哀。只有透过电玩,日子才比较好挨。
《安纳瑞克年鉴》第九十一章第一至二节

第二关
我不迷恋真实世界,不过那是唯一仍可以好好吃一餐的地方。
美国喜剧演员葛洛丘‧马克思(Groucho Marx)

第三关
“出门”一事实在被过誉了
《安纳瑞克年鉴》第十七章第三十二节

从上述这些章节标题,我们发现因着现实的侷限,反而让人寄托一个虚拟的世界,但虚拟世界为了能维持体制的运作,最后也被约束、被控制,甚至仍然会像现实世界一般地产生阶级,虚拟世界真的是自由的解答吗?但可以知道,人人渴望获得自由,这正是信仰能提出的解答,人在哪里活动我们就该往哪边去,凡事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组织存在,有组织的地方自然就会有机构存在,或着我们可以用游戏的术语来说,就是公会、帮派等等的不同名称,依照他自己的性质和功能运作著,但当中首要目的还是传递真理的讯息。

真理叫人得自由

耶稣对信他的犹太人说:“你们若常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门徒; 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 约翰福音8:31-32

不论身处虚拟还是现实,都需要真理才能使我们得着自由。人们想用各种的方法寻找自由,但始终都不得其门而入。此时正是我们需要参与的时机,不论是生活中还是游戏中,各种未来的虚拟宇宙世界,各种新鲜事物的发展,都值得被理解与探讨。但在这些讨论之中,更需要知道的是我们的初衷是什么?特别是我们在谈论任何新兴媒体的应用,还是围绕两段经文去探讨,相信大家也都很熟悉这些经文。

我知道你的行为,你也不冷也不热;我巴不得你或冷或热。你既如温水,也不冷也不热,所以我必从我口中把你吐出去。启示录3:15-16

怎样才能或冷或热呢?这是一个简单的热传导问题,就算我们在任何高档市售的保温瓶里面装水,时间久了再怎么热的水一样会变成温水;这样的状态下的水如何才能真正保持冷热呢?除非我们能制作出一个真空的阻断环境,使热传导无法产生才有可能;当然还有一种最简方法,就是回到冷或热的源头,当水常在源头就不会失了温,变了味。如果我们只关注当下的各种变化,到头来只会失去了温度。

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罗马书12:2

或许我们都知道圣经告诉我们要心意更新而变化,但更关键的反而是下一句,察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才不至于为了跟随流行而随波逐流;经文提醒我们,透过察验之后做出的判断,在行动上才能事半功倍。

去中心化

与元宇宙一并讨论的还有“去中心化”的议题。因为人不想被操控,所以特别需要一个新的机制来平衡,甚至跨宇宙间还能保有自己本身累积的数位资产;这些资产可以是虚拟货币、虚拟契约、所有权…等。连带一起讨论的就会有NFT和虚拟货币,这部分也是跟虚拟世界密不可分。早在两三年前,本协会曾经讨论发行一种灵粮货币,赚取数位货币的方式;可能是透过参与各种属灵操练,或是参与各种的服事,这样的货币可以在各基督徒店家、书房、基督徒提供各类服务,进行交易,对价关系可能是来自于赞助和奉献,有点类似时间银行,你的付出会有对应的回报机制。

当然这种经济模式其中会有一些信仰争议尚未被探讨,但确实开启了我们不一样的想法,因为运作过程需要透过跨组织、跨堂会、跨机构的方式,如果不“去中心”就很难有公平性存在;单由一中心所控管,很难避免弊病的发生。

面对元宇宙的效益,反而我们应该更积极思考另一个观点。

去堂会中心化

教会的本质是因为基督徒而聚集,堂会则是以一个组织管理和建筑物做为考量。这些年兴起不少Mega Church,这类堂会看似资源更加丰富,但里面资源的应用真的是多元发展吗?当中是不是容易变成一种非专业领导专业的堂会牧者领导方式;术业有专攻,跨堂会之间的专业合作,或许才是面对社会变迁的一种解套方式。

过往在中华福音神学院举办了三届的基督徒网络应用研讨会,我们可以谈论各种网络应用的可能。但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现实状况,每个牧者想把各种服务带回去堂会使用。可是很多的网络服务并非适合单一堂会,反而是需要一群专业的基督徒受差派,一起进行跨堂会的公共资源发展。

在元宇宙“去中心化”的议题中,我想谈的就是“去堂会中心化”,在这观点下堂会不再是把什么资源都往堂会集中,而是回到另一种受差派的方式运作,不单只是传统上差派宣教士,同时也将专业人士列入差派范围,进行专业领域的跨堂会服事。

正如我们一个身子上有好些肢体,肢体也不都是一样的用处。我们这许多人,在基督里成为一身,互相联络作肢体,也是如此。按我们所得的恩赐,各有不同。罗马书12:4-6

当然我的身份不是堂会牧者,而是机构负责人,也许对堂会牧养观点会与堂会牧者有点不同。但是我们可以观察到,在现有疫情之下,堂会崇拜也有一些改变,有的牧者害怕信徒去听其他堂会讲道。但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如果一个信徒愿意更多的学习,为什么要拦阻他学习呢?这就是一个网络时代的变化,在疫情中就更加明显。我们没办法阻止人更多的学习,当然也不应该,反而是面对这种多元学习状况下,如何帮助信徒能有更多的独立思考,并且按照他们的专长去参与不同的服事,近一步让各类专业领域的机构有发展的可能。

自发性学习

虚拟不会让机构变得更不必要,反而变得更加多元。真正该担心的是信徒侷限了自己的成长意愿,或著被僵化的门训体制侷限。网络上的资源相当充沛,各种讲道、线上教学已经比过去来得多。也许现在该探讨堂会牧者如何鼓励信徒主动学习,众教会跟机构如何持续累积各种公共资源,才是虚拟化该被探讨的议题。

连结、共享、开放,正是目前需要被不断探讨,也是需要挑战过去侷限的思维,必须要训练信徒懂得独立思考和自我觉察,正如希伯来书记载。

看你们学习的工夫,本该作师傅,谁知还得有人将神圣言小学的开端另教导你们,并且成了那必须吃奶,不能吃干粮的人。凡只能吃奶的都不熟练仁义的道理,因为他是婴孩;惟独长大成人的才能吃干粮;他们的心窍习练得通达,就能分辨好歹了。希伯来书5:12-14

特别是对有志参与在这元宇宙开放世界的福音工作的人来说,真的知道如何分辨吗?今年一月新天地召开启示录讲座,大肆在各媒体中宣传,我们是否有能力分辨真伪呢?异端呢?另外,好消息宣教会举办亚洲基督徒领导者大会,也是另一个例子;更别提现在搜寻引擎关键字搜寻信仰字串,出现的前几名不少是东方闪电的内容。

Oasis (绿洲)

虚拟的数位世界,如果你接触过《一级玩家》的小说或电影,那里面所说的Oasis (绿洲) 是可以学习全世界知识的地方,如果我们谈论虚拟世界之前,没有先预备好足够的公共资源,就像是没有后勤的部队,却不断把人送去会被消磨信仰的地方一样。前线后勤都需要有更完善的连结关系,摆脱堂会中心,回到以基督为中心,认识彼此间的差异,且接受彼此的异同,在共同的负担中连结,不同的负担分散也带着祝福。

虚拟世界的目的,为的还是对应人性的需求。最后分享一个为什么如今我能在这个网络世界中,建立一些基础资源。在1996年的时期,我和我哥在网络耗费了大量的生命,直到当时接触了一个基督徒的网络聊天室,最初可能是为的是认识异性,但后来找到了信仰,把我和我哥从信仰的离家者,重新带回信仰当中。如今我哥在新竹乡间牧会,而我在这边分享,并且持续建立信仰的共同资料,虽然当中看似与传福音没有相关,却有不少人因为主动寻找信仰资源,而认识信仰加入了教会。主动寻求者只会越来越多,愿意不断学习成长,愿意受差遣而贡献专业,他们可能就在等著这个时机的发生,主动回应主的呼召。

我又听见主的声音说:“我可以差遣谁呢?谁肯为我们去呢?”我说:“我在这里,请差遣我!”以赛亚书6章8节。

此文为 2022/1/13 关键面对分享讲稿

替代方案执行报告

为孩子祷告LINE@替代方案执行方法说明

2019年2月我们获悉LINE@升级成LINE2.0方案,初步试算过相关费用后无法承担后续运作费用,因此三月份增列预算10万元,做为替代方案,目前已于2020年一月同步运作执行,LINE也正式公告将于1月14日起陆续强制升级,因此为孩子祷告的LINE@推播将于1月17日发布最后一次推播,后续皆采替代方案进行,详细方案说明请参阅【为孩子祷告 LINE@生活圈替代方案】。

我们执行的范围包含改善上稿后台、扩大内容发布平台和主动推播服务,并维持原LINE的主页更新与推出互动机制,以下分别说明个范围的机制。

改善上稿后台

原始后台图档和文字需要一日一日上,且图档放置于单一资料夹,当内容过多时,将造成效能降低,因此本次改善完成以周上稿方式,及图档案目录切割。

上稿后台

改善之后可以一次上一周,避免上稿内容错误和需要重复送出的问题。

扩大内容发布平台

原只有为孩子祷告只有LINE@主页和推播资讯,替代方案改采 facebook粉丝页Instagram,同样采周一至周五每日七点更新,因此需要排程方式进行,经过找寻解决方案后,发现到facebook有提供另一个【创作者工作坊】,可以同时管理粉丝专页和 Instagram的排程上架。

FB创作者工具坊
IG创作者工作坊

透过 【创作者工作坊】 可以一次管理两个平台,但因为担心格式受到影响,我们不采刊登 Instagram 同步分享至Facebook粉丝专页,因此需要两次上稿的工作。

主动推播服务

目前主动推播有三个方式,包含Facebook Messenger、浏览器通知和教会通 Church+。

首先 Facebook Messenger 的推播方式,属于最容易转换的平台,只需要加入 https://m.me/PrayforChilden ,按下开始使用就完成了订阅服务。

本来预计是自行开发 facebook app的应用方式,后来网络上找到了 ManyChat 的服务,如果只是发送推播,无须支付费用,现阶段转换是最快的,该服务是采 facebook 注册后即可使用。

ManyChat

ManyChat 的功能除了推播讯息外,还可以结合短信和EMAIL发送,另外还有各种自动互动机制,免费版的限制较多,若真的要使用必须要升级至 Pro 版,费用是采人数计费,需要做经济上的考量。

ManyChat推播接口

目前推播接口资讯算是完整,但推播内容有分营利用和非营利用,一般促销讯息是需要用购买的,未来这样的免费讯息能维持多久,我们无法确认,只能趁现在能使用的时候先使用。

另一个就是浏览器推播,只需要透过  https://www.taiwanbible.com/mip/  网页的下方按下订阅通知即可,但因为开发的限制,有部分手机浏览器无法订阅,详细原因我们还在查明。

为孩子祷告网站订阅通知

本服务是采委外开发API程式,进行推播的串接,因此需要经费进行开发,另外提供协会网站采用 WonderPush 的服务,可直接结合 WordPress 套件使用,相当容易上手,每一千人只需要1欧元,换算起来相当实惠,另外也可以资源 anodriod 和 ios 的app推播,在此提供做为另一个浏览器推播的资讯。

另一个推播方式,采用友会社团法人中华网鱼福音传播协会推出的教会通 Church+ APP,可透过 Google Play 或 APP Store 取得,安装软件注册好会员后,可以直接用扫描 QRCode 加入为孩子祷告的灵修教材。

教会通 Church+ 为孩子祷告灵修教材

Line 方面后续应用

Line原本的贴文串在升级之后,免费版本不再限制每月贴文数量,我们将仍继续维持周一至周五的每日上午更新,原本发展的 Line Notify 于十一月会讨论之后,决定先停止发展,考量原因为入门门槛比较高,且如果不懂得建立封闭社团,或加入开放社团,容易造成新的问题,因此就暂缓使用,改采互动方式,使用者只须要从选单中按下【本日经文】,就可以获得当日的经文和图片。

LINE自动回应

使用互动模式,需要采 Line Developers 开发 Messaging API,需要熟悉基本程式开发才能上手,因此本方式仍采委外开发进行。

后续工作

由于目前各服务部分是独立运作,因此每周需要进行不同的上稿工作,包含网站上搞,此部分会结合网站、浏览器推播和LINE的互动回应,而 facbook 和 Instagram 需要透过 【创作者工作坊】 分别进行上稿,Messenger部分,需要透过 ManyChat进向上稿,LINE贴文串需要重后台上稿,教会通 Church+ app 部分也需要透过后台上稿。因此每周我们需要进行五次上稿的作业,后续将探索如何简化上稿作业,以降低同工工作量。

替代方案开发预算为10万元,详细部分等待十二月财报报告完成后,在来更新至此一并说明。

LINE@替代方案

为孩子祷告 LINE@生活圈替代方案

因 LINE@生活圈将于2020年1月14日起升级成LINE官方帐号,相关付费方案也将更换,目前每个月798元,不限次数的推播将要结束,而新方案的推播经费超过我们所能承担的范围,势必需要采用替代方案。

LINE官方帐号

LINE官方帐号计费

依照目前为孩子祷告 LINE@生活圈,订阅户数为 12,589人,以 13,000人计算,每日发送图+文,计2则讯息,每日为 26,000则讯息,每月30日估算(实际上为周一至周五发送,以整数估预算),计 780,000 则,超过25,000则,需要采用高用量计费,每月月费为4,000元。

讯息量计费采累计方式加总方式
25,001 ~ 35,000 = 0.15元 * 10,000 = 1,500元
35,001 ~ 45,000 = 0.14元 * 10,000 = 1,400元
45,001 ~ 65,000 = 0.13元 * 20,000 = 2,600元
65,001 ~ 105,000 = 0.12元 * 40,000 = 4,800元
105,001 ~ 185,000 = 0.11元 * 80,000 = 8,800元
185,001 ~ 345,000 = 0.095元 * 160,000 = 15,200元
345,001 ~ 665,000 = 0.094元 * 320,000 = 30,080元
665,001 ~ 720,000 = 0.090元 * 55,000 = 4,950元

720,000则讯息加购费用共计 69,330元

LINE官方帐号每月费用,需要 4,000元 + 69,330元 = 73,330元,共计年费 879,960元

已超过协会年预算的三分之一,若继续采取 Line 推播,将会不敷成本,因此我们已超过协会年预算的三分之一,若继续采取 Line 推播,将会不敷成本,因此我们会维持LINE官方帐号的贴文串,另提供替代方案采多元化服务。包括:FB粉丝页FB MessengerInstagram、Church+ APP、LINE@互动模式、专属网站和浏览器通知。

服务方面分为主动推播和网友自行浏览两种,以下将分别介绍。

主动推播方案

每周一至周五上午七点进行推播,此方案包括 FB Messenger 、 Church+ 和 浏览器通知。

FB Messenger

请先加入 https://m.me/PrayforChilden ,如是智慧手机用户,需先至 Google PlayApp Store ,安装 Messenger 的APP,才能每日于七点收到推播通知,未安装APP需要登入 Facebook以后才会看到。

点选网址电脑会开启网页,手机如有安装 Messenger APP,将会开启如下画面:

开始订阅

按下【开始使用】,既完成了订阅服务,周一至周五每日七点,将会为您发送当日的为孩子祷告图片和内容。

完成订阅

如果怕被吵到,可以于右上方的蓝色都勾处,选择关闭通知,如未来想要取消通知,可以直接输入【取消订阅】,系统就会将您的订阅取消。

教会通 Church+ APP

这是由友会社团法人中华网鱼福音传播协会所推出的教会用途的APP,可透过 Google PlayAPP Store 取得,安装软件注册好会员后,可以直接用扫描 QRCode 加入为孩子祷告的灵修教材。

教会通 Church+ 为孩子祷告灵修教材

如您无法直接使用 QRCode加入,可以打开【教会通 Church+】APP,透过以下步骤进行订阅。

  1. 打开左上角的选单,找到我的教会,点选进入。
  2. 新增绑定教会,输入教会代码【ccnda】
  3. 找寻到【中华基督教网络发展协会】,点选进入后,点下最下方的【绑定教会】按钮。
  4. 完成后就可以在左上方选单点入我的教会,可以看到 【中华基督教网络发展协会】 。
  5. 点入 【中华基督教网络发展协会】 的选单中,点选【灵修教材】。
  6. 就会呈现出【为孩子祷告】的灵修教材,点入后于最下方按下【我要订阅】,既完成订阅服务。
我要订阅

完成订阅后,每周一至周五上午七点,都会收到有灵修教材的更新,点入之后就可以观看当日的资讯。

浏览器通知

使用电脑浏览的弟兄姊妹,可以透过 Chrome、Edge、FireFox浏览器收到每日更新通知,只需要进入为孩子祷告专属网页 https://www.taiwanbible.com/mip/ ,于网页的下方会看到此订阅通知,如下图所示:

为孩子祷告网站订阅通知

点选订阅通知后,会跳出确认视窗,确认后既完成订阅,每周一至周五上午七点,将会收到如下图的通知。

浏览器通知

自行浏览方案

LINE贴文串

LINE@生活圈升级成为LINE官方帐号,虽然推播费用大增,但贴文串部分就没有限制数量,虽然被观看的机率会像 Facebook 的粉丝页一样,容易被大量贴文洗刷掉,以及被贴文呈现的算法排挤掉,但也还一个可以维持更新的地方,喜欢滑贴文串的朋友们,看到的时候,别忘了一起来为孩子祷告。

LINE贴文串

LINE讯息回应

升级官方帐号的API交互式保留,且可以在免费版本使用,为了避免推播,改采让用户透过回应方式取得当日祷告内容,可从 LINE 对话视窗的下方选单,直接点选本日祷告,系统会帮你送出本日祷告,随后就会回传本日的图片与内容。

LINE自动回应

同时在这个选单中,我们有提供三个替代方案,可以按照自己常用的社交媒体,做为每日为孩子祷告的内容来源。

Facebook 粉丝专页

为孩子祷告粉丝专页,跟着从LINE@生活圈替代方案进行时就成立, https://www.facebook.com/PrayforChilden/ ,每周一至周五早上七点会刊登当日的图片和内容。

Facebook 粉丝专页

Instagram

年轻人比较常用的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prayforchilden/ ,我们也申请好,并于每周一至周五张贴当日图片与内容。

Instagram 为孩子祷告

专属网站

为了让内容更方便浏览,从原本台湾圣经网的一个区块,改为制作专属RWD页面,让弟兄姊妹可以更方便浏览,同时透过浏览器通知,才能有专属页面可以呈现。

为孩子祷告专属页面

后续可能应用

正当在写这边的时候,看到网络上这篇报导【官方帐号新制到来!品牌搬离 LINE 慈济:搬去 Telegram 吧】,原来 Telegram 也是一个替代选择,但目前使用者不多,未来可能会是一个趋势,因此就先申请了协会和为孩子祷告的专属频道,但还没有马上经营,先做为测试和研究使用,有兴趣的人可以加入看看。

协会的 https://t.me/ccnda
为孩子祷告的 https://t.me/PrayforChilden

Telegram 安装时并没有中文化,只能先用英文安装,安装后透过此网址 https://t.me/setlanguage/taiwan ,可进行中文化设定。

我们还有建一个技术交流群组,如果有教会机构有兴趣采 Telegram 经营的,可以一起加入讨论,欲加入者请透过 info@ccnda.org 与我们联系。

为孩子祷告的LINE@ ID是 @pdz8841k

基督徒网络应用研讨会的下一步?

今年协会暂缓了基督徒网络应用研讨会,华神在10月份正好举办了“第一届新媒体宣教神学研讨会”,刚好借机会来谈谈两者的差异性。

普遍上,我会建议避免使用“新媒体”一词,主要原因这是一个不明确的用词,且会随着时代而改变,在印刷术刚普及的时候,出版书籍可以算是新媒体。摄影技术产生,电影成了新媒体。无线电波普遍化后,广播就成为了新媒体,随后电视也渐渐普及,同样也是新媒体,而通讯转变成互联网之后,改变了媒体的传播方式,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有公众发表的机会,而成为了如今所说的新的媒体应用。

因此媒体从本来少数发声的大众媒体,转而在社交平台每个人都可以发声的自媒体。社交媒体渐渐超越电视、报纸、书籍的关注时间,成了现在的获得资讯的主要媒体,那么还能算是新媒体吗?或许有其他更新颖的媒体传输方式,值得我们去发掘!

而基督徒网络应用研讨会关注的,不单是传播媒介和内容呈现,想更多探讨互联网上的资讯,可以如何被有效的应用,让资讯取得能有更便利的方式,或是能更快速查找到所需且合适的资讯。因此历届“基督徒网络应用研讨会”,早上规划为趋势观念分享,让与会者能发想思考,下午则是介绍目前在网络上可应用的工具(含付费和免费)。

在这网络资讯世代中,我们呼吁要有更多科技专业领域的弟兄姐妹被差派出来,用专业互相合作,去改善各种资讯的传递,并有效的应用,这跟新媒体宣教鼓励大家成为网红和发声而有所不同,但却可以让各方资讯更有价值的被传递及使用。

特别于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下,我们可应用的资讯层面严重的短缺。此外,在缺乏数据的累积下,许多的生活应用,将会丧失了发声权,渐渐地被其他资讯价值所取代,而这类的应用与大数据分析相关,若未能累积数据更难以去发展未来的应用。

面对智慧化发展的趋势,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除了对外发声的自媒体关注外,如何去使用资讯在日常的生活中,让信仰资讯能让需要的人可以更容易,且便捷的取得,也是我们不能马虎的领域,科技应用不是单打独斗的世界,需要的是集思广益、分工合作才有机会产生多元的应用方式。

“基督徒网络应用研讨会”初期希望能抛砖引玉,让已经在科技应用的创意激发出更多的创意,但在三届过后,我们发现到应用并没有更多增加,而回应者希望能找到带回去能做的事情。因此研讨会无法满足与会者的需要,因此我们暂缓了执行,改为举办“资讯同工交流聚会”。

资讯同工交流聚会主要是针对神学院、机构、堂会的资讯同工为主,借由交流彼此熟悉的经验,并共同解决眼前的难题,同时也探讨与思索更有效的解决方式。进一步将扩及基督徒的科技人员聚会,借由不同的专业碰撞,发掘现行的不足与挑战,并使用新科技技术去克服,这样未来再举办基督徒网络应用研讨会时,才能有更多扎实的服务,被接触到更多愿意一同参与的肢体。

因此我们再次发出代祷的呼声,请差派出教会中的科技专业的弟兄姊妹,一同起来为主发光发亮。

作者:王献宗

写于 2018/10/20 @新媒体宣教神学研讨会

教会如何开始电脑网络福音事工?

要谈“教会如何开始电脑网络福音事工?”之前,要先解释“电脑网络福音事工”有哪些元素?从字面上来看,可以分成“电脑网络”及“福音事工”两大部分。

■ 电脑网络

“电脑网络”从西元1960年代开始发展至今,相关技术日新月异,却始终离不开:

“连接”不同的设备,“分享”彼此的资源。

因此“连接”与“分享”是“电脑网络”二个重要的元素。

■ 福音事工

太 28:16 十一个门徒往加利利去、到了耶稣约定的山上。

太 28:17 他们见了耶稣就拜他.然而还有人疑惑。

太 28:18 耶稣进前来、对他们说、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我了。

太 28:19 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太 28:20 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从这段经文中,可以看到“福音事工”三个重要的元素:

  • 耶稣(神)。
  • 十一个门徒及万民(人)。
  • “直到世界的末了”也就是“永续经营”。

而这整段经文,通常被称为“大使命”,也就是“异象”,是福音事工第四个元素,也是最重要的元素。

接着我们综合以上资料,得知“电脑网络福音事工”有二大部份及六个元素:

  • 电脑网络:
    1. 连结。
    2. 分享。
  • 福音事工:
    1. 异象。
    2. 神。
    3. 人。
    4. 永续经营。

将上列六个元素组合,开始电脑网络福音事工:

  • 因着事件,透过祷告,寻求神,找出异象。
  • 与人交通,查验同时确认异象。
  • 根据异象,了解要连结哪些目标客户(万民),找到合适同工、工具及分享内容,永续经营。

接着就以笔者的教会,深坑活石教会,如何开始“电脑网络福音事工”的经过,来做一个说明:

本会弟兄姊妹原本都居住于大台北地区(深坑、文山等);在进入廿一世纪之后,因神的呼召或工作异动等因素,陆续有弟兄姊妹移民海外。

移民海外的弟兄之中,有一位曾是笔者的小组长,他向笔者反应,身在国外,无法得知教会的状况。当时笔者在祷告中,出现“建立电脑网络福音事工”,“连结”旅居海外的弟兄姊妹的异象。

接着与主任牧师及执事交通,于二00二年七月,确认建立“电脑网络福音事工”,服事(连结)旅居海外的弟兄姊妹。其间因着因缘际会,认识了“OursWeb.Net 我们的网站”站长王献宗(黑熊)弟兄,提供宝贵的建议及经验分享,使得整个事工得以于二00二年十月顺利的开始,至今(二0一八年四月)已经超过十五年;十多年来,在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但是有主的保守和引导,以及牧师和教会弟兄姊妹的支持,使得整个事工可以持续进行。

本文作者为协会常务监事

网络事工伙伴们一起携手前进

网络事工伙伴们一起携手前进

通讯科技的进步,带给人生活便捷的生活,难以想像过去靠书信传递资讯,对现在年轻人也能在电视、电影中,看见飞鸽传书、驿马快信等古早讯息传递方式;科技的进步将传播讯息从类比转换成数位,可传递的资讯量不断的提升,最明显的就是有线电视台画质的从HD一直挑战到4K,这些科技的改变如何影响我们生活呢?对信仰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基督徒网络应用研讨会的不断的思索与探讨的议题。

在一、二届的研讨会中,我们讨论了趋势相关的议题,进入了第三届,暂缓了一下脚步,让我们一同来面对,资讯科技的洪流,该如何站立在其中,又是如何回应新的需要,其中有不少同工在网络资讯领域,埋下一二十年的光景,不断的学习与应用,让新的技术可以成为我们的帮助,而不是一个隔阂,这些帮助让我们看见信仰资源的丰富。

网络不能只当作媒体看待,回到通讯的本质去思考,可以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不同资讯交换方式,不同的方式有着不同的可能性与机会;当我们在探讨媒体的时候,不论新旧媒体性质差异,还是传播内容和技术的分别,主动与被动的接触方式,需要被探讨的范围相当的广泛,内容的生产与科技的应用,两者是相辅相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正是我们需要从另一个不同的角度去探讨网络应用。

别于新媒体的探讨方向,第三届基督徒网络应用研讨会【数位岁月的痕迹】,让我们一起关注网络事工发展的这二十年来,所经历的改变和累积的丰富数位资源,所拥有的不是人气和聚光灯,而是陪伴、建造和便利,在舞台聚光灯之外,不像是媒体有五光十色的焦点,而是用生命与岁月默默的付出,让信仰资源在网络上不断的成长和累积。

网络事工发展至今,不单在媒体应用层面,台面下需要结合资讯科技、系统维护、程式开发、内容维护等工作,应用层面包含对外的资讯传递,提升内部管理的资讯自动化,很难拢统用网络或媒体就涵盖一切,其中的专业又有很大的差异性,往往不是一个人就能胜任,需要彼此间的配搭,而碍于服务的顺畅,许多的工作进行,都需要选择深夜,或是长假中进行,今年农历新年的时候,正好不约而同,几位同工都在进行设备的清洁维护与更新,许多例行性的维护又不能少,是怎样的感动让大家如此坚持呢?

笔者经常在问为什么?看着这一群同路人,转眼经过了一二十年仍坚守在同一个岗位,是怎样的呼召?是怎样的委身?历经过多少的挫折?又有过多少的软弱无力呢?又有多少的辛劳呢?神是如何的保守与带领?这些问题都让笔者非常好奇的问题,过去的岁月所累积的痕迹,就让我们依同属算过去所经历的恩典,让我们再次携手往前跨进一步,继续在主里同工迎接新的挑战。

更方便获悉身边的活动资讯

六月一日正式结束了 OursWeb 的讯息服务,改由【活动讯息布告】接续提供最新最即时的活动讯息,这一次改版有三大诉求,直觉判断的分类架构,行事历呈现当日活动,对于行动应用所不可或缺的在地资讯;活动登录方面则做了大幅度的简化,只需要刊登主要资讯,不再像以往需要填写冗长的表单,透过这次改善,让服务更方便查看和提供。回想起资讯受限的年代,邀请朋友参加聚会总是需要等待合适的时机。除了年度的圣诞节布道会,或是联合性的讲员布道会外,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还有哪些活动能邀请朋友,自从互联网兴起,教会着重社区关怀后,许多的社区活动、生活讲座,甚至还有读书会,成长小组等等,让我们有许多的机会带领身边的朋友接触教会认识信仰。

虽然不是每个堂会都随时举办活动,但在行动应用便利的时代,我们看到了一种可能:有这一天,我和朋友在咖啡店聊天,谈论到关于职场的难题,此时,我拿起手机,便可以查看附近教会举办的活动,并邀请他一同参与,让生活与身边的教会建立起关联,这是在十年前还未有手机应用时难以想像的发展。

SoLoMo 开发原则

活动讯息开发时掌握基本的 SoLoMo 原则,SoLoMo 分别为 Socal 社交、Local 在地、Mobile 行动。行动网络普及、资讯爆炸的时代中,如何让服务更即时便利的使用,成为核心思考要点,借此除了将服务采更简约的设计方式,并导入了社交媒体的登入和分享机制,让网友可以使用常用的 Facebook 和 Google 帐号登入,亦可以使用台湾圣经网或是直接注册服务会员,同时在每篇活动讯息都能简单的分享至 Facebook、Google+、LinkedIn、Twitter 和 Line;行动上网带来的便利,以及订位服务的普及,让这次服务可以依照使用者的所在位置,呈现出附近举办的活动,并采用 RWD 的设计,适合各类行动装置浏览,借此达到了随时可分享资讯给身边的朋友,让大家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教会提供的活动和服务,并接触福音更多的认识基督信仰。

行事历呈现方式

先前 OursWeb 讯息采用的是条列方式呈现,依据刊登时间排序,造成讯息越多,先前讯息就会被推挤到后头,造成无法轻易浏览,这次为了更方便浏览,特别增加了行事历呈现方式,让人可以透过依据自己时间上的安排获悉活动资讯,同时也提供举办活动的教会机构,可以透过行事历避开活动撞档,让活动能在适合的时间安排。

分类显示

服务分类重新定义,在开发的时间我们探讨过要以对象分类为主,还是以活动类型为主,但发现都有其不模棱两可的地方。评估使用标签的可行性,反而出现标签定义会更开放而让活动失去分类的意义,最后采取折衷的办法,将类型和对象混合呈现,归纳出十大类:礼仪圣事、宣教差传、福音布道、艺文展演、教牧同工、公告事项、信徒聚会、社会关注、社区活动、家庭生活和研经学习;并采用过往 OursWeb 收录两万多则的活动讯息进行归类测试,最后就产生了大分类下的细部类型注解,然而活动讯息的多元仍有多待厘清的部分,我们也会依照实际讯息的收录状况做适当的调整,让各类讯息可以更容易地被关注到。

在地资讯呈现

能随时随地都能获悉各种的活动资讯,除了帮助自己学习成长,也能带给身边的人祝福,在行动应用中变得不可或缺以外,活动只能透过主日聚会中的周报或报纸获悉,虽然 Facebook 已有大量的活动资讯,但若不是自身聚会的堂会,很难被注意到,这次推去在地资讯的呈现,随时可以关注自身堂会,同时也可以关注到身边教会的活动,甚至在职场周边,也可提供远在他乡的朋友,及时获得附近的相关资讯;但面对在地资讯的提供,对于活动的收集将会是一个挑战,主要都会区活动较容易收集到,但都会区外更是需要各种资讯,我们期待将来打开手机,不管身在何地,都能接受到相关的资讯。

结合教会机构名录应用

虽然活动讯息服务是一个新的服务,但资讯却是与【教会机构名录】紧紧相连,除了在活动讯息可以观看到活动资讯,在教会机构名录中同时也会显现该教会机构所举办的活动,以及周遭相关的活动资讯。在基督内我们是一家,但我们往往因着堂会差异而有所隔阂,透过讯息的串接,我们期待能带给主内弟兄姊妹更宽广的视野,并将各堂会的弟兄姊妹当作肢体,相互支持与参与相关的活动,甚至能看到肢体需要时能主动帮补,这部分的观念正是回应开发教会机构名录时所提到:合一、宣教、事奉的价值,而活动讯息除了能带给弟兄姊妹帮助,更是能让周边的不认识教会的人,能有更多的资讯认识教会的全貌。

开放API的架构

为了能让教会公共资讯更多元的利用,在教会机构名录开发时就已提供 API 服务,活动讯息服务当然也不会例外,由于协会的资金、人力、技术都有限制,但希望所建立和蒐集的资讯服务,都能提供 API 服务,让有负担为教会机构贡献资讯专业的弟兄姊妹,能有更完善的资讯,透过不同的创意和应用,让资讯产生新的价值,共同为著神国度而努力,一同在网络分享福音见证神的荣耀。

虽是独立个体,却能互为肢体

个体与肢体

在第一届基督徒网络应用研讨会结束后,随即思考着第二届的主题该是什么?数位趋势的省思然后呢?笔者发现到一个问题,如果网络只侷限于新媒体探讨,反而容易忽视其他的可能性;网络的应用不仅是媒体,若跳出传播的目的,从商业应用的角度,可以看见更多的可能,正如现今物联网的应用,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可以随时操控家电,掌握公共汽车即时资讯和行车纪录等等,就连宝可梦游戏更是结合地图、地理资讯和定位系统,还包含许多跨越地理的协同作业方式,因此就订下了这次的主题【数位互助的精神】。

时代的变迁

在这个剧烈变迁的时代,从最初个人电脑普及化开始,接踵而来的是调制解调器拨接上网,转眼间已成了光纤到府,处处皆可行动上网的恒网时代,网络应用正不断地带来生活型态的改变,教会机构的事工推展也跟着变化。犹记网络连线自调制解调器转向ADSL的时期,网络被许多教会机构视为毒蛇猛兽,深怕触及了网络就会身陷危机中,而如今谈论的却是教会都该成为新媒体教会,时代的变化是如此的奇妙。

笔者最初参与的网络事工,当时还只是BBS连线版的福音工作与鼓励教会架站的免费网站空间,即时通还尚未成熟时,论坛和聊天室为团契、查经及探讨各类问题的地方,随即而来的,是部落格的兴起,纷纷发展出不同的自媒体,不少人开始撰写着自己不同的想法,这时代中衍生出百花齐放的内容,不少教会建立起自己的部落格网站,分享平日的灵修、主日讲道、见证和神学议题等。

接续微网志的推出,以简短的字数,让每个人都可以发声,而弟兄姊妹的关系从实体生活,延伸至网络上的互动,接着进入社群网络的世代,此时Facebook在台湾,因着开心农场等的游戏,把所有人拉进了一个社交网络,透过社交网络的实名,许许多多人在上面发现了老同学和老朋友,社交关系瞬时之间活络了起来,跟随着智慧手机普及,3G上网普遍,任何人皆可随时关注身边亲朋好友的动态,除了探讨福音的应用之外,如何牧养这个时代的需要,又成了一个新的议题。

个体与肢体

网络事工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有着许多的变化,正因如此,研讨会上午以趋势分享作为主题,下午则展现不同事工的运作方式,有谈论社交网络的福音策略、网络教学的应用、网络福音的发展、教会机构名录应用、新闻媒体面对时代的变化、异端的防范工作、圣经工具的发展、协助架设网站、牧养工具的应用等,每个工作都有着不同的专业程度,并非单一单位就可以完成,每个单位有着不同的呼召,按著领受去完成不同的使命,虽然看起来是分散的个体发展,但正因为在主里我们互为肢体,将每个不同的个体呈现出其功能性和应用性,并满足不同需要,及个人的负担参与和应用。

身子原不是一个肢体,乃是许多肢体。
设若脚说:“我不是手,所以不属乎身子,”它不能因此就不属乎身子。
设若耳说:“我不是眼,所以不属乎身子,”它不能因此就不属乎身子。
若全身是眼,从哪里听声呢?若全身是耳,从哪里闻味呢?
但如今,神随自己的意思把肢体俱各安排在身上了。
若都是一个肢体,身子在哪里呢?
但如今肢体是多的,身子却是一个。

哥林多前书十二章14-20节

时代的变化仍持续著,会有许多不同的事工接踵发展,我们需要的是先认清自己的需要及负担,并需认识更多不同单位所做的事情,透过了解自己和认识肢体,选择出一个适切的事工参与和应用,才不会落入盲目跟风不知所措的处境;我们知道个体都有存在的特殊性,并非任何事情都要参与或发展成特定形式事工模式,正如罗马书十二章3节“不要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要照着神所分给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参与网络事工正是需要如此的判断,研讨会的举办为了能拓展视野,并让每个事工成为每位基督徒的帮助,透过各种的应用彼此成全,各尽其职,一同建立基督的身体。

挑旺与挑战 – 网络事工奋斗史

挑旺与挑战,网络事工的发展是需要被挑旺,更需要面对挑战持续坚持
网络事工发展至今,超过了二十年,许许多多的时间是无声地进行,网络不只是新媒体,更是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举凡肢体间的联系,事工工作档案的传递,清晨灵修与诗歌的阅读与聆听,查考圣经的相关知识,当然还包含着各种学习的措施,获得最新的资讯,一天中有多少事情与网络有关?又有多少信仰活动透过网络发生呢?

持续挑旺参与的热诚,勇于面对挑战的坚持

当新媒体议题再次挑旺许多的弟兄姊妹,透过不同课程学习如何使用社交网站作为出声口,分享信仰中的所见所闻,期盼能将福音分享给身边的亲人朋友,感受到新一波的弟兄姊妹被兴起,在这兴起的过程中,更值得我们回忆过往,网络事工的发展,需要坚定持续进行,但这却是一个艰难的挑战,需要的是不断延续与传承,并且回应这世代的需要。

网络事工起始

当笔者1996年第一次进入网络世界时期,还只是玩着线上游戏与交友,而后架设了一个个人网站,开始了与网络难分难舍的情感,更因此投入了网络产业,至今成立了网络发展协会,但这还并非是网络事工的起点,在这时间点之前,1993年一群学生正兴起在BBS上发光发热(注1),除了自行架设BBS,同时参与宗教连线板,进行深度的信仰对话,开启了网络事工的发展与对话。

所以,我奔跑不像无定向的;我斗拳不像打空气的。林前 9:26

1994年成立了华人基督徒资讯中心,CCRC(Chinese Christian Resource Center)(注2),当时最常使用的工具分别为:全球资讯网(WWW·World-Wide Web)、网络布告栏系统(BBS. Bulletin Board System)、档案传送系统(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针对资源的共享和资讯的交流,更带领形成了一群网络宣教士,在1996年的第五届世界华人福音会议的会前会(注3),谈论到关于资讯伦理的问题,探讨匿名攻击谩骂(今称为网络霸凌),及思考断裂与沟通主观;凸显出网络事工的发展需要的是团队的方式进行。

直到2000年,笔者加入了中华基督教福音协进会的华人资讯中心,当时2000年福音运动将于年底结束,2001年转型成四个事工中心,其中之一就是华人教会资讯中心,计画发展包括华人基督教入口网站、教会资讯网这两项主要的互联网事工(注4);后续又于2009年成立了中华基督教网络发展协会,延续了资讯中心的发展工作。

网络事工研讨会

在这20年期间开始了各种网络事工研讨会,使得网络事工透过各方面持续发展,以下收录笔者所知及参与的相关研讨会记载,若有不足部分,能需要大家一起补充:

 

1996第五届世界华人福音会议资讯时代香港
1997华人教会与资讯网络事工咨询会议香港
2002资讯科技与福音传播咨询会议台湾
2004北美基督教网络事工研讨会 – 异象 工具 连结美国
2006e 码当先-北美基督教第二届网络事工研讨会美国
“教会面对e化之挑战与契机-善用e化广传福音”研讨会台湾
2009第一届网络宣教论坛(2009)基督之家第一家美国
2010“网络与使命’研讨会香港
第二届网络宣教论坛美国
2011第三届网络宣教论坛美国
2012第四届网络宣教论坛美国
2013第五届网络宣教论坛美国
2014第六届网络宣教论坛美国
2015第七届网络宣教论坛美国
第一届基督徒网络应用研讨会台湾

 

面对挑战

网络事工的起始,已为2015年今天的我们,立下了许多的根基与内涵,看似前仆后继地加入网络事奉,需要的不单只是被挑旺的热情,更需要面对挑战,变化万千科技日益月新的时代,变化成为了一种常态,但不变的坚持才能带动持续不断地发展,而真理的永恒,让我们看见一群人坚定的付出。

参考资料:
注1 陈凤翔,2010.05.06, 立志作安静人
注2 陈伟望,1995.05.28,论坛报,向电脑网络进军——华人基督徒资讯中心简介
注3 陈韵琳,1996.07.14,论坛报,再思BBS网络伦理
注4 夏忠坚,2000.10航向教会—教会成长中心